第二十二章 普及全国_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奥读小说网 > 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 第二十二章 普及全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二章 普及全国

  简单真挚的情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快,快快请起!”李世民听完,连忙躬下身一把扶起了农妇。

  看着这一篮子盖上麻布的鸡蛋和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李世民嘴唇蠕动道。

  “朕,受之有愧啊!”

  这世上的烦恼大多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吃的太饱了,另一类是连饭都吃不饱。

  而眼前的农妇烦恼额外多,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全家四口都吃不饱。

  农妇诚惶诚恐的起身,有些不知所措。

  听见李世民不肯接下时,她的脸上的感激顿时变得有些慌乱。

  在同村人的示意下。

  她执意的将篮子递过来,质朴的眼神带着些许自卑,语气也变得小心翼翼。

  “陛下,这些鸡子都是洗过的,不脏~。”那个脏字额外的沉重。

  这一篮子的鸡蛋对李世民来说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这么一个贫苦的农妇来说,却是她全村人最好的礼物了。

  她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献给李世民,而李世民不肯接受。

  两者身份的差异,让她自然感到非常的自卑和怯懦,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无力的说着鸡蛋不脏。

  “朕知道,朕知道的。”

  李世民看的出她的窘迫和误会,便一把握住了篮子,掀开麻布。

  里面都是粉中带黄的鸡蛋,干净洁白。

  他从中拿出一个,面带和蔼笑着对农妇说到。

  “你们的心意,朕收到了。

  这些太贵重了,朕只取一个,剩下的还回去,多让牛补补。”

  “好。”

  农妇见到李世民拿了鸡蛋,面露欣喜,弯腰鞠躬道:“民女知道了,民女谢过陛下。”

  前面的百姓也露出激动的神色。

  “收下了。”

  “陛下收下了啊!”

  “我就知道鸡子是最好的东西。”

  “草民叩谢殿下。”

  她便退进了人群,随着人群一同退到了路边,朝着李世民行礼道。

  “免礼,都回去吧。”李世民挥着手和蔼的对着所有村民说到。

  百姓面面相觑,却迟迟不肯起身。

  今此情形,李世民也没办法,想着自己离开,他们就会自己离开。

  百官的队伍终于又可以前进了。

  但身后的百姓们并没有离去,而是远远的跟着李世民一行人。

  “陛下,身后的百姓跟着,要不要臣驱散百姓?”

  御林军统领走过来问着李世民。

  “莫要对良善百姓动刀兵,他们跟着就让他们跟着吧!

  今日,神犁和天车,亦是耕种神物,应当让他们多看看。”

  “陛下仁慈,臣遵旨。”御林军行了个礼,便后退了。

  “皇儿,来。”李世民目光示意李泰上前。

  “父皇?”李泰有些不明所以。

  “拿着。”

  李世民将手中握着的鸡蛋放在了李泰的面前。

  李泰有些疑惑,但还是伸出双手。

  李世民将鸡蛋放入李泰的手中,郑重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民心者,便得天下,身为君王不可忘本。”

  说罢,便将鸡蛋郑重的交到了李泰的手上。

  “儿臣,谢父皇教诲。”

  李泰低头小心翼翼的接过,放进了衣袖之中,感觉双肩沉重了许多。

  原来是鸡蛋很重,像是有整个大唐那么重...

  李泰知道,这一次的自己的表现并不是最好的。

  不熟练的驱牛,不熟练的耕种...这一切任谁都看得出很生疏。

  “走吧!”李世民点了点头,便继续跟着段纶朝着前方走去。

  而在身后,百官的目光在不断地交汇错开,交换着信息。

  【这不仅是演给天下人看,更是演给我们看。】

  【看来陛下下定决心了。】

  【别观望了,赶紧表示忠心吧!】

  【别妄下定论,事情不到最后一步,还来得及不是么,别忘了太子之事,看看现在的李靖。】

  太子造反失败,一批人跟着一起倒霉。

  其中就包括李靖的儿子,结果没成事不说,还连累李靖。

  前些天还被亲戚举报造反,解释清楚后,李靖便关门谢绝所有亲戚拜访。

  这要事换了别的君王早就诛九族了,但李世民并没有。

  在名声方面,李世民和刘备有点像,都十分的爱好名声。

  其他人是陛下英明神武,李世民则是自称圣人,口号是陛下圣德贤明。

  很快,在段纶的带领下,百官走进了田间小道之中。

  低头看去,小道的沟渠之中正源源不断的流动着水源。

  除了李泰,所有人脑中都很疑惑。

  因为有一些大臣也有自己的田地,也是同一条河流灌溉。

  如今已经十月份了,水位降低根本达不到灌溉的要求。

  但眼前的沟渠之中却远远不断地流淌着水。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近日不曾下雨,这水位尽可以灌溉??”

  “我怎知道,秋收早已过去,谁理会那水位高低。”

  “...该不会是陛下的天车吧!?”

  “看...那是什么?”

  忽然,一个官员指着那河边的一个庞然大物。

  好奇和不解的百官顺着指向往前看去。

  只见距离四五百米的河边屹立着一架奇怪的东西。

  远远的看去像是车轮立在河中,缓缓地转动着。

  “那是什么?”

  “不清楚,好像是大车轮在水中转动。”

  “走凑近些看看。”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行人加快了脚步,朝着河边走去。

  随着逐渐的接近,水流的“哗啦声”不停。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个三米高的大筒车。

  河边早有许多百姓将天车给团团围了起来,讨论着这个天车。

  筒车不断地转动,那竹筒不断地舀水倒进了高高的池子,水顺流而下,灌溉着土地。

  这番场景,李世民和百官都看呆了,愣了半天说不出话了。

  “草民见过陛下。”

  围观的百姓见到了身穿龙袍的李世民,一同行礼。

  身后的百姓见到这一幕更是激动的跪了下来。

  种田可是看天吃饭的一个行业,干旱,洪涝,虫害,病害。

  水对于农耕社会的重要性极高。

  大臣被派去求雨那是常有的事,甚至皇帝都要写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祈求上天降雨。

  “免礼!”

  李世民领着百官走到了河边,工部临时搭建的一个台子上仔细观看。

  百官们此时议论纷纷。

  “好一个天车,低舀,高倒,循环不止。”

  “此物,更胜于那神犁。”

  “为何?”

  “若是无牛,人可代之,若是缺水不能灌溉,人便是累死也无济于事。”

  “真是神鬼之才,此物真乃灌溉利器!!”

  无数的赞美之词从百官嘴里说出。

  “此物一日能灌溉多少田地?”李世民说着,将目光转向了李泰。

  李泰被问住,这筒车不是刚做出来么?

  你问我,我哪里知道啊!?

  李泰只能如实回答到:“父皇,此物随时儿臣绘制,但儿臣不曾制作,亦不知道能灌溉多少。”

  “嗯!”

  李世民点了点头,将目光对准了工部尚书段纶。

  段纶连忙站了出来:“回禀陛下,此天车日夜不息,水流亦有缓急,臣约莫能灌溉两百亩!”

  “当真有两百亩?!”李世民无比吃惊。

  这效率高的吓人!!

  要知道没有筒车的时候用的是翻车,一个孔武有力的大汉拼命的踩,累了就换一个。

  即使这样下来,一天下来也灌溉不到一百亩。

  如果距离河边如果太远,只能一担担的挑水灌溉,效率更是低到极点。

  而这筒车,直接利用水流的力量,抬高水位,效率可谓是相当的高了。

  “好啊!真好啊!!”

  李世民目光像是看到了珍宝,细细的欣赏着,忽然有感而发,脱口而出到。

  “长安水轮不假人,慧者创物真天巧,百转千轮且挹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不等百官叫好,李世民意气风发,好买到。

  “朕得神犁天车,胜过那卧龙凤雏,可让无数黎明百姓得以活命,更能流芳百世。

  真乃天佑大唐,朕心甚慰!!”

  李世民毫不吝啬,满是的赞美之词。

  “陛下圣明,天佑大唐!!”

  此刻,百官不再犹豫,而是异口同声发自内心的祝福喊道。

  “陛下圣明,天佑大唐!!”

  成千的百姓见状,一同齐声高呼。

  他们激动的热泪满眶,愣愣出神的看着那筒车。

  觉得那竹筒哗啦倒水的声音都变得额外悦耳。

  要知道不少人经历过贞观干旱的三年。

  那时赤地千里,无数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如果有这东西,或许能有更好,获取更多的水源,种更多的粮食渡过旱灾难关。

  这东西虽然看似见简单,但传播范围极广。

  整个欧亚大陆几乎传播开了,甚至连那琉球都学过去了。

  “免礼!!”

  李世民看着心悦臣服的百官,意气风发.

  晚风吹的他衣袍翻飞,长发狂舞,看着那天边金轮落下,霞光万丈.

  李世民心中感慨无限道:“天色已晚,回宫!”

  这时,百官们才发现,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连午饭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忘记了。

  李世民领着百官朝着太极宫去,而身后的百姓们一路跟随着。

  终于跟随到了宫门口,李世民只得站出来道。

  “朕子民的一番心意,朕心领了,天已经黑了,还请各位都回去吧!!。”

  “草民恭送陛下,陛下万福,天佑大唐!!”

  百姓面对李世民的喊话,不约而同地躬身行礼大喊。

  直至目送一行人回到了宫中,宫门终于关上了,百姓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陛下,是个好皇帝。”

  “有了天车和神犁,明年一定会有更好的收成的。”

  “是阿是啊,一天灌溉两百亩,魏王真厉害啊!”

  “听说魏王将来是皇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大殿之上。

  李世民扫过百官,本想留下众臣通宵加班。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比不得年轻的时候。

  但还是得交代一下下次上朝的事情。

  “神犁与天车,广传天下,此事还需众爱卿仔细商议。”

  虽然两个东西弄出来了,但麻烦其实才刚开始。

  比如怎么将这个东西推广天下,成本又是多少,人工,以及复杂程度。

  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仔细的商议思考。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若是无事,那边退朝!”李世民宣布到!

  等了一会,见百官无人站出来,李世民宣告道:“退朝。”

  百官齐齐行礼道:“恭送陛下,陛下万福。”

  一天的朝会总算是结束了。

  李泰松了口气,午饭都没吃,这就要回去吃晚饭了。

  不过,好像自己还有一个鸡蛋,伸进袖子,那个蛋依然是完好无损。

  能力越大,地位越高,财富越多,责任也便越大。

  此时,李泰有些明白身为君王沉重的责任感了。

  时刻绷紧心神,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万人人的心。

  唐朝可是有八千多万的人口!!

  风光无限的同时,也是如同山岳一般沉重的重担。

  李泰有些感慨万分的回到了府里。

  而李世民则是在思考曲辕犁和筒车这两个东西能不能全国普及。

  曲辕犁的普及其实非常的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只要将图纸飞鸽传书发往各府,各府在发往各城。

  命令各府,各城,将曲辕图的图纸刻在石头上,摆在城门口。

  行人来往经过,再加上口口相传,基本上不出三个月,整个大唐人人都知道了。

  而且改起来也很简单,可以直接用原来的直辕犁改就行了。

  改动简单,技术含量低,即使不识字,看图也懂了。

  这样普及全国的速度非常的快,但筒车就不同了。

  筒车的技术含量更高,制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工匠和木头,同时受地域限制。

  木头和工匠用宫里的可以不算成本。

  但是这东西需要时间,同时如果运过去,那还得马匹等等...

  最重要的是,大唐几百万户人,几千万人口,这要造多少天车呢?

  同时这玩意还是各消耗品,本身就是木头做的,长期在水中浸泡,损坏率很高。

  这简直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光是马蹄铁就消耗了无数的钱粮,现在又来一个筒车。

  不行,这样弄下去,国库根本承担不了。

  可如果不让国库承担,又该怎么普及这个东西呢??

  这是个难题啊!

  算了...还是去批改奏折。

  今日一整天有没看奏折,又懈怠朝政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odu9.cc。奥读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odu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