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节 众智(2)_我要做皇帝
奥读小说网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节 众智(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节 众智(2)

  平壤学苑,安东境内的巨无霸,当之无愧的第一学派!

  经过漫长的五年耕耘与经营,发展到今天,整个平壤学苑占地超过了一万亩!

  建立了包括图书馆、习武场、学舍等大量建筑在内的一个超级学苑区。

  有着教授、学生数千人。

  如此庞大的一个学苑,开销自然是超乎想象的。

  为了维持平壤学苑的正常运作,学苑从元德五年开始,每年的预算都是数以千万!且逐年递增!

  譬如今年,才不过六月,平壤学苑的开销就已经超过了三千万钱!

  没办法,教育是最耗费资源的事情。

  特别是平壤学苑,是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一个学苑。

  学生不仅仅被要求,掌握杂家的理论和知识,同时还被要求具备骑马、射箭、使用各类主流武器的技能。

  这还不止,其中最杰出的那一批人,还将被送入护濊军,接受军事训练。

  然后,他们还得学习包括数学、几何、农稷在内的诸多杂学。

  杂家嘛,本就是要博采儒法,兼黄墨,并百家之学,加诸己身。

  对于杂家来说,贯通百家之学,只是一个开始。

  就像打好地基,才能建房一般。

  是以,其培养弟子,自然是耗资巨大。

  好在,平壤学苑支出虽多,但进项也不少。

  依照先帝时期颁布天下的《嘉学诏》规定,各地学苑,经过官府备案,可以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

  其补贴量,按照师生来计算。

  这笔钱虽然不多,不过一年每人五十五钱。

  但平壤学苑体量大啊,所以从这个上面,一年可以拿到数十万。

  此外,当今天子即位后,在元德三年,曾经制书给少府,命令少府将各地学苑师生缴纳的算赋返还至学苑,以此鼓励地方乡贤和名士办学。

  虽然说,各大学派一般都认为,用不着这么麻烦,直接下诏免除读书人的算赋,岂不是美滋滋?

  但奈何天子不许,还为此将几个说了类似的话的博士捻起来臭骂了一顿。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天子?

  再说,有得返还,比没得返还要强!

  而具体到平壤学苑头上,这就是每岁数百万的算赋返还了。

  而除了国家层面的补贴,地方上也会对当地的学苑进行各种补助。

  以平壤学苑来说,安东都护府每年都会补贴三百万左右的助学钱,这笔钱不是直接交给平壤学苑来使用,而是由都护府派员监督使用,用于给学生购置各类书籍、笔墨。

  而朝鲜君、韩王、真番王、扶余王等藩国诸侯,每岁也都会自其王宫收益之中,拨一部分钱给平壤学苑,作为奖学金。

  这笔钱不多,一年加起来不过三百万。

  但,用来做为补贴贫寒学生,奖励优秀老师已经足够了。

  因而,每年,平壤学苑从各个官方渠道,就可以获得超过一千万钱以上的各项资金。

  这些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且是固定的进项。

  但,很显然,平壤学苑靠这笔钱,是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作。

  所以,其实,这个学苑收入的大头,还是与其他学苑一般,基本来自地方名士、贵族和豪商的捐献。

  与内陆的稷下学宫、广川学苑、邯郸学苑等知名学苑一般,平壤学苑也实行捐献推举制。

  简单的来说,就是谁给的钱多,谁的子侄就可以更快入学,并得到更好的师资教育。

  这些年来,随着安东大开发和淘金潮,造就了一大批的新兴富豪与中产阶级。

  暴发户们比比皆是。

  像游侠、行商以及捕鲸业从业者,他们在发达了以后,有了钱以后,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子嗣跟自己一样去过刀头舔血,提着脑袋搏命的日子。

  兼之,平壤学苑的口号与理论,特别贴合这些人的诉求和目标。

  所以,各地的豪商、大贾、贵族,纷纷慨慷解囊。

  仅仅是西北都尉陈嬌、西部都尉陈须兄弟,每年都会捐献数以百万的钱财和价值差不多的物资。

  朝鲜君刘明,深受其辅佐大臣韩安国的影响,也是杂家思想的拥泵。

  所以,不仅仅给钱给人给政策,还给地!

  最初,平壤学苑只是一个在平壤城外的一个山岗上建立的寒酸学苑。

  但如今,学苑占地超过一万亩,名下拥有的学田超过数万亩。

  而这些土地都是朝鲜君历年所赐。

  有时候,朝鲜君一年甚至会十几次赐地。

  打着的名目也是花样繁多。

  什么天子千秋啊太后千秋啊太皇太后千秋啊,梁王千秋啊,梁王后千秋啊。

  总之,逮着名目就送田送地送钱。

  剩下的韩王、真番王之类的藩国君王,自然也不敢怠慢,逢年过节,都得做做样子,捐献财货。

  靠着捐献,平壤学苑一岁可以入账超过三千万!

  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庞大的捐献来源,使得平壤学苑的各位巨头,能够大量吸收来自民间的平民子弟甚至赤贫家族中的人才。

  今天平壤学苑,号称有弟子三千,门徒五千,贤者八百!

  在师生的数量上,傲视诸子百家,几可与风头最劲的公羊学派广川学苑争锋。

  不过,与其他所有学派一般。

  林子大了,纷争自然也就多了。

  当年,伍被、左吴、晋昌三人带着门徒弟子、家臣随从三十五人,乘着四辆破旧的马车,以及许九赠送和天子赏赐的三十万钱来到平壤。

  他们自己动手,开辟荒山,挖掘壕沟,伐木建校,立起了平壤学苑的牌坊。

  那个时候,众人团结如一人,有着共同的理想、抱负和追求。

  但现在……

  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杂家一统安东,影响力向着辽东、辽西辐射。

  甚至跨越山海,打进了儒家的大本营齐鲁吴楚。

  在安东地区,杂家的影响力,无可置疑!

  随着门徒弟子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杂家的贵族、商贾越来越多。

  不可避免的,几位创始人之间的分歧慢慢出现。

  当然,因为左吴、伍被、晋昌三人,曾经同甘共苦,经历过磨难,所以,这个分歧还没有变成裂痕。

  各方还可以坐下来,一起讨论。

  哪怕相互都不认同,也可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予以包容。

  然而,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之中,分歧却已经变成了矛盾。

  左吴、伍被、晋昌,三人的徒子徒孙以及各自的拥泵,现在已经明显的化成了三个不同的派系。

  目前的平壤学苑之内,已经隐隐分作了两个看似相同,实质上截然不同的不同的派系。

  左吴和晋昌及其支持者,是一派,伍被以及其支持者则是另外一派。

  两个派系之间,都发生过争辩甚至是激烈的冲突。

  没办法,思想道路的争辩,是关乎真理的辩证问题。

  是正道与旁门左道之间的纷争,是正统与异端之间的竞争。

  每一派都想踩死另外一派,但因为左吴、晋昌以及伍被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情,所以这两个派系,暂时来说还没有撕破脸皮。

  此刻,这三位平壤学苑的巨头,聚首在一起,商讨着谁去新化城与许九会面。

  “许公相邀,晋兄去走这一趟吧?”伍被提议道:“昔年,晋兄与许公最为亲密,以晋兄去,最为合适……”

  晋昌却是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严词拒绝,道:“不妥!吾若去了新化,恐怕会让儒法诸派警觉,毕竟,昔年吾曾做过许公的家令……”

  伍被闻言,呵呵一笑,他自然知道,晋昌在顾虑些什么?

  还不是担心,晋昌自己走后,左吴在这平壤学苑之中独力难支?

  对于老朋友的担心,伍被心知肚明,但伍被同样清楚,现在的杂家,还远远没有资本内讧。

  左吴、晋昌倡导的东西,与他追求的方向,其实只是道路不同,但各自的追求和追求的目标依旧相同。

  还是主张‘众智’,还是以‘民富’为目的,依然是向往着‘天下为公’的理念。

  所以,伍被就顺势说道:“既然左兄这样说,那吾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别看伍被只是一个人,但他的派系的力量,却是最强大的,而且名声也是最高的。

  甚至,除了安东之外,天下其他地方的人,都只听说过他伍被的大名,而不曾闻左吴、晋昌之名。

  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伍被的支持者,是清一色的贵族、官僚、豪强子弟。

  伍被主张‘集众贤之智,开万世之太平’,与左吴、晋昌追求的‘集天下之智而举圣贤之行’,已经渐渐渐行渐远。

  在他们三人之中还好,还可以有说有笑。

  但弟子门徒之间,许多人现在已经是势同水火,两不相容。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例子也发生过许多次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他们甚至明知道会导致学派分裂,却也不得不如此。

  原因很简单,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前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他们要走的道路,是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

  为了寻找这条道路,这些年来,他们尝试过种种努力。

  伍被甚至亲身进入蛮荒,与夷狄野人生番为伍,又借真番之地,做了验证。

  最终,现实让他头破血流。

  为了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自己理想实现的曙光,他们就只能冒险进行分裂。

  主动的分割彼此的道路。

  伍被开始主动倡导‘集众贤之智,开万世之太平’,由此创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系统和理论。

  而左吴和晋昌,则与之相反,追求‘集天下之智而举圣贤之行’。

  这两条道路,一条通向贵族、豪强和士大夫之中的精英治国,另外一条通向天下事天下人共同决定,与《吕氏春秋》的贵公思想遥相呼应。

  毫无疑问,现在看来,伍被这一派,得到的关注和赞誉更多。

  贵族士大夫官僚们纷纷点赞,说‘伍子博览古今,怀天下志,而行先贤之道,可谓贤达也!’

  直接给伍被按上了一个伍子的名头,更不遗余力的为伍被鼓噪声浪和制造名声。

  而左吴、晋昌这一派,则被打压和限制。

  最初,伍被、左吴、晋昌三人主动分割道路,分头探索的理想,在如今却已经在现实面前变色了。

  毕竟,哪怕是陈余张耳这样有着刎颈之交,可以互托生死的人,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现实之中,最终变成了相互恨不得对方马上去死,甚至为了让对方去死,不惜投靠自己本来的对头!

  伍被与左吴、晋昌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弟子门徒之间的互相斗争,彼此道路的差异和分歧,让他们在实际上已经渐行渐远。

  伍被觉得左吴与晋昌是典型的榆木脑袋,不知变通,而左吴与晋昌则以为伍被过于高傲,忘记了当年的初心与初衷而沦为士大夫权贵的走狗。

  尤其是近来,伍被门下弟子们在鼓噪着‘家訾十万以下非民论’,让左吴与晋昌火冒三丈。

  按照伍被的弟子门徒的说法,家訾十万以下的人,不当出来唧唧歪歪,也不该享有什么决策权。

  国家大事和政策,由他们这些‘精英、贤达’安排好就可以了。

  泥腿子什么的,乖乖听命,服从就好了。

  你想上来发言?

  好!

  家訾达到十万,你就拥有发言权。

  不然思想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当然,左吴与晋昌也知道,伍被的门徒,其实也并非故意看不起平民,歧视平民。

  平壤学苑,本就是一个实践的学派。

  伍被的门徒之中,也有许多人曾经深入地方基层,主持过具体工作。

  他们也曾经抱着满腔热血,希望能引领百姓,走上幸福生活的大道。

  但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很多时候,百姓们的意见,其实与这些精英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甚至不可理喻。

  深重的挫折,让他们开始转变观念,开始生出了‘百姓愚昧,不可为凭,若欲致太平,必先集众贤之智而导百姓,教而化之’的念头。

  就连这个家訾十万的标准,也是基由这个想法衍生而来。

  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拥有一定财产的人,才有可能去读书,去理解世界的变化,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但,左吴和晋昌却知道。

  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百姓虽然愚昧,但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知道和理解政策。

  况且,有钱就能决定贤愚吗?

  杂家的立派之本,立学精神,从一开始就是:信欺在性,不在亲疏;贤愚在心,不在贵贱啊!

  以十万家訾这样粗暴的标准来划分贤愚,就是对杂家先贤和杂家自己的背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odu9.com。奥读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od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