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清留学生_家父道光帝
奥读小说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53章 大清留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大清留学生

  一次次大战,前前后后,总共消灭了近万英军。

  消息传到了京城。

  举国震动。

  甚至在圆明园养病的道光皇帝,也强行拄着拐杖,来到乾清宫大殿,接受百官的祝贺。

  甚至在以前,逢年过节才吃一回肉的道光皇帝,难得的喝了几杯小酒。

  破天荒的赐御宴给群臣。

  群臣顿时满心欢喜的,还以为这个道光皇帝会大发善心。

  不说什么满汉全席,至少也会有鱼有肉吧。

  可谁知菜一端上来。

  文武百官纷纷傻了眼。

  竟然只是一碗红烧肉打卤面。

  这可是宫中赐宴呀。

  能不能别这么将就?

  能不能别这么抠门?

  要搁在以前,道光皇帝如此的节俭(抠门),倒也还说得过去。

  毕竟国库空虚嘛,国家拿不出钱,做皇帝的自然不敢大手大脚。

  百官们也能够理解,毕竟情有可原嘛。

  可如今在太子奕纬的运作之下,户部几乎来了个大换血。

  再也没有人敢从国库偷银子了。

  而且中关村科技园里的众多产业,也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国库账面上,一年比一年好过。

  可如今国库有钱了,为何道光皇帝还这般抠门?

  只是当着皇帝的面,众多文武百官压根不敢表露出来。

  反而要装作一副这玩意很好吃的样子,纷纷闭目大快朵颐,给人一种仿佛极其享受的感觉。

  如今国库,账面丰盈充裕。

  皇帝的内帑,更是钱多的花不完。

  按理说。

  道光皇帝倒也不至于,也没必要这么抠门。

  但很显然。

  如今征战在外的将士们立下如此功勋。

  道光皇帝依旧坚持己见,执拗的要如此赐宴。

  纯粹就是为了想,恶心一下这些文武百官。

  谁让这些个文武大臣,昔日合起伙来骗自己!

  如今看着,这些文武百官明明心里一阵厌恶,却要偏偏要脸上装出一副很享受的模样。

  道光皇帝便感觉刺激无比。

  心里一口恶气,仿佛得到了极大的宣泄。

  再看看坐在自己手边的太子。

  太子奕纬一脸嫌弃的样子,皱着眉头。

  手边一双筷子,反复的刨着,面碗里头的仅有几块肥肉。

  道光皇帝微微一扶额头,蹙眉问道:

  "太子……你吃不下吗?

  突然被点名的太子奕纬,一阵恶寒。

  这道光皇帝还让不让人活了,只好随口的编了个理由:

  "回禀皇阿玛,儿臣忧心战事,实在是无法下咽。

  扶了扶自己鼻梁上的老花镜,道光皇帝看着自己儿子,见他手边一双筷子,有些无语的翻动面碗里的肥肉。

  顿时便摆出一副老爸我才不相信的样子,满脸戏谑的看着他,:

  "如今英军,被我大清海军打的抱头鼠窜,你何虑之有?

  太子奕纬摇了摇头,甚至是还有点忧心忡忡,明显异于旁人的喜气洋洋:

  "皇阿玛,据可靠消息,此番英军大举增兵,总兵力高达三万余人。

  退一万步讲,就算此次歼敌万人,可剩下的英军呢?

  那可是有着两万多人的战舰船队。

  一旦流窜各地。

  危害极大,由不得儿臣不重视啊!

  道光皇帝一脸阴郁,虽说***荼毒天下,早在乾隆雍正年间就已经流行了。

  但是却是在自己的手里把它根治了的。

  为此,道光心里头多少有些自傲。

  可眼下,自己的太子公然挑明,表示此番海战,未能竟全功。

  这或多或少让自己脸上有些挂不住。

  只不过当着百官的面,道光只好耐心的准备听取意见:

  "那么,依你之见,如之奈何?

  总算是找到了借口,可以不吃这碗糟心的打卤面了。

  太子奕纬连忙把眼前的打卤面推到一边,侃侃而谈:

  "儿臣以为,如今的英军已经逃窜,不知踪影。

  朝廷需得加强戒备,沿海各个港口,多多增设岗哨。

  并且对各个港口开放通商,一来可以增加国家税收,二来也可以通过商业船队和海关稽查人员,获取敌方势力动向。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人,加强对国际上的其他大小各国之间的联系。

  争取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站在道德高地,对英军的恶行予以严厉指责和抨击。

  还有一条,最近许多八旗子弟懒散成风。

  更有些人爱好习文,附庸风雅,全然忘了祖宗的练武组训。

  儿臣建议,索性将这些人送到国外各国留学。

  尤其是朝鲜,日本,英国,美国。

  一来可以获悉世界各国的动态和形势。

  二来也可以让这些八旗子弟,为国所用。

  让他们多增加一些见识,待这些人熟悉情况以后,还可以作为朝廷的外交人员使用。

  毕竟这些八旗子弟也知根知底,朝廷素来放心。

  通过这种种布局,如果一旦发现了英军的动向。

  便可以及时向朝廷汇报。

  道光皇帝一边听取着太子的建议。

  非常麻利的三下五除二,把面前的打卤面给刨完,还不忘了用舌头将碗舔的干干净净。

  搁下碗筷,满脸赞许的便对太子说:

  "朕还是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有你心里头这么多老成谋囯的办法。

  哎,让你奉旨监国这么长时间以来。

  你长大了……

  也变得更加稳重老辣了,可喜可贺啊!

  你这太子,让朕越来越欢喜了,啊?哈哈哈哈……

  你刚才所议之事,你自个儿全权操办就是,既然奉旨监国,就无需再请示圣旨。

  今后所遇诸事,也一并如此。

  让你监国,就是为了培养你治国之能。

  此时若是让你缚手缚脚,将来朕百年之后,你又如何能够,独立掌管这偌大帝国呀?

  这番话吓得太子奕纬连忙跪在他脚边,满脸不舍:

  "皇阿玛正值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的时候,万万不可说如此晦气的话!

  儿臣斗胆,恳请皇阿玛收回这番话。

  整个大殿的文武百官闻言,也立即哗啦啦的跪满了一地。

  纷纷就像是死了爹妈一样的虔诚,恳请道光皇帝收回这种不吉利的话。

  要是没见百官如此惺惺作态。

  道光皇帝道不曾他想。

  一见到百官,如此言语,反而更加容易刺激到道光皇帝,想起那些以前被欺骗的历历往事。

  顿时便心烦的挥了挥手:

  "算了算了,你们也是一个个的瞎扯。

  什么万岁,什么万寿无疆……

  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又有几个能够活

  过百岁的?

  这种话也就骗骗小孩子,以及那种越活越糊涂的始皇帝汉武帝。

  朕可从来不信这些,算了算了,都散了吧!

  朕也乏了,你们跪安吧……啊!?

  在百官惊愕的目光中,道光皇帝越说越气。

  甚至还有些微微咳嗽起来。

  只是在皇帝转身的瞬间。

  只见道光佝偻的背影之中,悄悄拿出了一张白手绢,放在嘴唇边挡住咳嗽。

  可拿到手心一看。

  竟然发现这张白手绢里,已经有了一丝丝触目惊心的血丝。

  上书房里。

  杜受田和龚守正刚刚给太子讲完课。

  军机大臣曹振镛便请求觐见。

  一进来,曹振庸简单行过礼后,便向他汇报了自己近来的工作。

  一是整个京城,已经实现了水泥路的全面覆盖。

  但许多地方大员,见识到了京城铺设水泥路后的便利和好处。

  也纷纷请求向朝廷建议,希望能够在全国各地推广。

  而各个绿营和边疆部队,在见识到方便面的丰富口感和便利性以后。

  也纷纷上奏,希望朝廷能够将方便面军粮化。

  户部之前的偷窃国库银锭官兵,也全部捉拿下狱。

  但追回的银锭,竟然一半都不到。

  说到这,曹振镛有些小心翼翼的抬起头,仔细观察太子奕纬的表情。

  生怕他会突然雷霆大怒。

  果不其然。

  听到了这件事,太子奕纬立即那锐利的眼神,难得的注视过来。

  不咸不淡的说道:

  "这些个官兵,既然敢偷盗国库的银锭,就得让他们全部吐出来。

  不能如数归还的,那就抄没家产来折算。

  如果这样都还还不上的,那就让他的儿子孙子,一代一代的还。

  直到还清为止。

  还不清的,那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取消例银发放,和考取功名,录用为官的资格。

  若有必要,对那些情节恶劣的,直接打入贱籍,对这种人,就不能客气。

  这么严厉的处理手段,立刻吓得曹振庸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连忙点头称是。

  顿了顿。

  又接着说道:

  "按照太子爷您的建议,以及万岁爷的首肯,奴才已经把吏部一拆为二。

  分为吏部官职遴选,以及廉政督查。

  这个廉政督查,专职监督官员的贪腐和渎职行为。

  只是……专司负责廉政督查的官员,尚未确定。

  太子点了点头,这可是个全新的部门。

  人员一旦没选好,将会关系着整个纪律督查的可行性。

  毕竟清朝中晚期,整个国家的吏治败坏,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从乾隆嘉庆时期,就已经渐渐展露端倪。

  既然如今自己奉旨监国。

  就不得不对官场的吏治,施以雷霆手段。

  一想到这,便慎重的抬起头,看着眼前的曹振镛,语重心长地叹了口气:

  "督查官员一事,必须得找到个铁面无私的官员来主持这项工作。

  才能确保廉政事务的彻底进行。

  你下去想一想,拟个名单出来。

  到时候孤和万岁爷好好商议一下,看看由谁来主持这个工作比较好。

  对了,关于挑选八旗子弟,前往世界各国留学的事情,你筹办的如何了?

  一说到这个事情。

  军机大臣曹振镛,顿时便卡壳了。

  腆着一张脸,支支吾吾,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重重的搁下了手中的奏章,太子奕纬满脸不悦:

  "多大个事儿,能让你这么个百官之首,如此为难?

  哭丧着脸,曹振镛也是一脸无奈,委屈着说道:

  "太子爷呀,不是奴才不肯尽心办差,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什么?有什么话直说便是,不必吞吞吐吐!"太子话语间斩钉截铁。

  揉了揉跪的有些发酸的膝盖,曹振镛顿时叫苦不迭:

  "太子爷您是知道的,奴才虽然为军机大臣之首。

  但说白了也是个汉人。

  这些个八旗子弟,能听得进奴才劝的,非常之少。

  更何况此番挑选八旗子弟前往各国留学。

  哪个国家不是远渡重洋,相隔万里?

  这些个八旗子弟在京城里吃好的,混好的。

  稍微书读的好的,朝廷里有的是美差等着他。

  这些个人,又何必万里迢迢跑到国外去呢?

  奴才动员失败,实在有辜负太子爷和万岁爷的嘱托。

  原来如此。

  这倒也不怪曹振庸了。

  毕竟这些个八旗子弟的尿性。

  太子奕纬是再清楚不过了。

  一个个身上屁本事没有,反而纷纷白日做梦一般,盼着朝廷能够赐一份轻松的美差。

  偏偏清廷对八旗子弟的仕途之路,有格外的照顾。

  看来要指望这些人是没戏了。

  太子奕纬,长叹一口气,近乎打商量一般的口气:

  "既然如此,你去安排一下。

  关于挑选到各国的留学生,那就从民间的秀才,举人以及进士中挑选。

  不管汉人还是满人。

  只要愿意去国外留学的。

  期满四年后,在任官选官方面上,朝廷一律给予优待。

  但有一点你必须明白,挑选好名单之后。

  也务必让这些人记住,。

  他们是我大清的留学生。

  万事要以爱国为根基。

  要求他们,务必留意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

  尤其是枪械,电子的发展情况。

  以及各国官场和民间动态。

  有必要的话,条件允许的话,务必多加详细记录。

  并且择机寄回国内,以备国用。

  此番他们留学,虽说远渡重洋,相隔万里。

  但朝廷对于他们的生活开支,也一律优待。

  绝不短缺!

  你知道了吗?听明白了吗?

  听得太子放宽了条件,曹振镛也这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汉人满人都考虑在内。

  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尤其是以汉人书生为最。

  民间多少的汉人书生,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若能够把这个好消息,往皇宫外一张贴。

  相信顿时便能够,应者如云。

  果不其然。

  第2日,京城光华门外。

  便贴满了,国家要向各国派遣留学生的通知。

  这些通告里头。

  把世界各国描绘的极其有趣,乍一听上去,令人十分向往。

  而国家给予的生活补助,也是高的令人乍舌。

  竟然高达每年7000两

  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大清的一个普通县令,每年的俸禄也才50两左右。(官员们的养廉银,是俸禄的20-30倍左右)

  折合成今天的消费水平来算,这已经是妥妥的,年薪二三十万了。

  更何况留学四五年后,回国后便有优先录用为官的待遇。

  这怎能让,众人不欣喜若狂呢?

  一时间,酒楼里,茶坊里众多书生议论纷纷。

  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要为国效力。(顺便赚点钱)

  鸿儒寺(外交部)的衙门大门,都差点被踩垮了门槛。

  此消息一出,不仅仅是天下汉人书生。

  就连一些满族的读书人,也纷纷砰砰心动。

  向朝廷请求留学的书生们,犹如过江之鲫,终日络绎不绝。

  而在此时,太子奕纬的书案上也收到了一封紧急的奏折。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收到了战败消息。

  对于大清的反制感到格外的愤怒。

  准备纠集法国,沙俄,日本,以及印度和美洲的殖民地。

  准备多国组成联军围攻。

  这份意外的奏折,顿时让太子格外重视。

  心中暗想。

  那个圆明园之殇,难不成要提前来到了吗……?

  不!

  但要我还有一口气在。

  绝不能容许任何人,染指中原。

  绝不容许……!!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odu9.cc。奥读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odu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